考研心态不稳定。该怎么坚定下去?

0 11
考研心态不稳定。该怎么坚定下去? 先分析自己心态不稳定的原因在哪儿:一、和自己同样本科毕业的同学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二、得不到家里人的支持。 三、即使研究生...

考研心态不稳定。该怎么坚定下去?

先分析自己心态不稳定的原因在哪儿:一、和自己同样本科毕业的同学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二、得不到家里人的支持。

三、即使研究生毕业也没有什么好的发展。

还是其他原因。然后逐一的给自己找到答案,并做出利弊分析。那么你就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决定考研,专业是自己擅长的,就业前景也非常不错,而且导师也是自己崇拜的,那就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定的走下去,哪怕千辛万苦也一定考。

如果不考,那就寻找工作。最忌讳的是左右摇摆,一事无成。

考研期间情绪波动太大

这个问题我还真有发言权,我考了两次研究生,第二次考上了,考研期间情绪波动很正常,尤其是同学矛盾,情侣间争执,专业的课程安排等,接下来我分条述之。关于同学、朋友: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也是在所难免,说者无意听者有声,一件小事就有可能是你们闹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室友之间,如果一个宿舍都考研那还好说,如果不是那就要调整好自己了,中午回去你可能想要午休,而你的室友有可能在打游戏,而且可能会吵闹,也许你学习了一天,晚上睡觉但室友却扔在玩游戏不熄灯,这些你尽量和同学商量着来,如果不行,联系你们几个考研的同学组成一个宿舍。

与同学的矛盾不快尽快解决,不要拖这样很耽误学习。

关于情侣:老生常谈了,有励志的也有负面的,自己好好考虑一下考研到底为了什么,是要坚持理想还是中途而废,尽快给自己一个答案,如果考,就坚持下去,走到底!关于课程安排:可能会与我们的自习时间冲突,当然重要的专业可还是得去的,其他的看你自己了,哈哈。

求助,对考研摇摆不定,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点意

 要不要考研:曾经在学员内部做过一次大面积的问卷调查,样本数是1670份,关于考研目的,“还没做好工作准备,晚些入社会”和“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行家”是绝大多数同学的选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原因,研究生能读还是要读的。

所谓的说“读研无用论”其实是犯了空想主义的错误。

在两到三年的读研时光内,一个人的价值观、方法论、世界观深入完善,这期间形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对以后的人生是有莫大的帮助。反过来,如果真的读研无用,那么从高数里的极限理论讲,推理出读本科也是无用的,读中学也是无用的,读书也是无用的,是不太正确的。如果没学过辩证法,那看问题就可能很片面;如果你没学过翻译氨基酸的密码子,就无法和《周易》的64卦联系起来;如果你没学过水膜技术处理,就会对大城市污水的去处表示担忧;如果你没学过中医,就不了解范进中举后狂喜时被岳父一巴掌打醒的原理是惊(水)克喜(火);如果你没学过二进制,那么也无法知道周易的神奇和孔子的伟大;如果你没学过生物化学,就会对转基因食品这个词闻虎色变;如果你没学过金融,就不知道股票涨跌是可以人为操控的;如果你没学过教育学,就有可能会不理解天道考研学管老师为什么会对学员的学习有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和布置一些可能不易完成的学习任务。

当代大学生的考研现状

你能想到吗?今年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达到了457万,这个人数比十年前多了整整八倍。能顶新西兰一个国家的人口那么多了,今年也堪称是有史以来考研人数最多的一年。

要知道2021年大学生毕业生总人数大概是900万左右,也就是说现在一半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去考研。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热衷于考研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确实不排除一部分是刚需,因为现在有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些比较热门的单位都对研究生学历有着硬性的要求,这种考研毫无疑问必须得考,而且尽可能去考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 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就业情况确实比前几年要差。出国留学也大受影响,公务员考试竞争空前激烈。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想在上个研究生等经济好了再去找工作。

而且研究生的平均工资确实要比本科生要高出2000。这个得说一嘴,如果你真的很有自己的计划,或者是想认真学技术,做学术的,那考研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不排除有些人考研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竞争激烈。

我告诉你,这些人可要考虑清楚了。因为现在考研考公务员真的不见得比你去找工作轻松多少。考研人数破历史记录,但是全国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名额却基本上没有增加457万人,考试只录取110万人,录取率只有24%,考公务员那就更难了。

500万人考试只录取15万人,录取率只有3%,这都赶上麻省理工的录取率。 基本上想说,除了少部分对专业性要求极强的岗位,比如说做科研、做医生,或者说程序员,这些职业学历其实并不能对你未来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口说无凭,有个大神,拿了历年来数万人的高考分数做了一个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得出的结果简直是颠覆了普通人的认知。

这些数据表明,那些高考能比一本线高出200分的人,在工作五年后,收入比压着一本线过的人高出了2.5倍,毕业十年后高出了三倍,而且时间越长,收入的差距越大。但是所有一本线以下的人收入和高考的分数几乎无关,毕业十年之后,甚至分数越高的人收入越低。是不是很颠覆人,这其实也很好解释,能比一本线高出200分的那都不是一般人,都是清华北大的水平,当智力进入到这个领域的,确实能达到以一抵百的效果。比如说一个高水平的程序员,可以解决难住几百个普通程序员的问题。

冰冷的数据也再次告诉我们,除非是那些智力超群的,普通人的收入并不会因为你的学历差距太大,有时候花三年再念个研究生,可能不如早点工作,积累经验,或者是抢占新兴行业的分红。 木桶相应大家都知道吧,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工作可不是这样,任正非曾经说过,我这一生短板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是想做好我的这块长板,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这样就是一个高筒了。与其为了补齐短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不如找准自己的优势定位,并且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真的职场那个门门都能考,90的优等生,可能收入远比不上那个只有一门课考了100分的。 现如今考研现状就是如此,从自我出发,找准定位才是关键。

“考研”众说纷纭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现在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便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已拉开了序幕,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也已开始。

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边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目前应届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考研能够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其次,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便于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直接就业好,还是考研好呢?对于这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四学生实在是难以选择。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大四女生胡隽永道出了其中的苦衷: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现在只做考研的打算和准备,两三年后再就业的形势可能就不同了,会有什么样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测。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都存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考研能规避就业风险吗?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此情形并不容乐观。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

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

考研需要具备的条件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事例建议说:考研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劣势,充分评估自己勤奋、吃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那就不要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两年前,他对自己认识不足,加上自己自制力不强和身体等原因,不仅在考研队伍中名落孙山,而且还因为考研错过了许多次比较好的就业机会,结果是既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

直到今年年初才找到工作,说到这里他后悔不迭。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考研,这需要具备以下素质: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付出充沛的精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做保障,就等于说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别人一程。

精神素质 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意志。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精神素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很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研民”队伍中胜出。经济后盾 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目前图书的价格又普遍偏高,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尚有困难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先就业再考研两全齐美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外语系的大四女生郑同学选择了暂时放弃考研而先就业,她的理由是,现在考研的人如此之多,竞争如此之激烈,倒不如先就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觉得知识累积不够,发展受到限制,再来考研也不迟。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先看一组数据:2003年中国十大著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节选):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生人数为3019人,其中20%考研,11%出国深造,65%左右参加就业,浙江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6600人,其中考研的占3%,出国深造的占5%,参加就业的占92%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507人,其中当年考取研究生的占15%。准备明年考研的占3%左右,其余82%的学生就业。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以上各校本科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这个比例在其它非重点类院校可以达到60%-70%,有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之多。所以要说出身,光从数量一项,就已经说明不了问题了。而名校的学生如果考取研究生,一般情况下也只有一些大的研究所,中科院或者十来所名牌学校可供选择。这是人之常情和一个基本的事实。

如此一来,最后录取的结果好象是自家人收自家人,名校收名校学生。但这个过程是公正和公平的,结果必将公正和公平。狭路相逢勇者胜。

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自己的正确努力和合理付出。而非这些托词或貌似有理有据的理由。=================================================就业VS考研:洗礼与突围大学毕业,无非就三条出路:就业、考研、待业。当然,任何人都不希望遭遇待业的惨痛。

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自己身边的人都在辛苦拼搏,我当然不能置身事外。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其实我们都很焦灼,因为有时辛苦的努力未必就能有所收获。但由于惯性的力量,我们中的许多人仍固守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

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我,没有“好风凭借力”的家世背景。由于家里情况不怎么好,与同学相比,我多了几分实在。父母初�。

致2017考研人—不做考研摇摆族?

2017考研交流群:378274572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迷茫却不是摇摆不定的借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考研摇摆族”悄然成军,并且有愈发壮大的趋势,这时候,更加需要有一颗定力十足的心。猎考考研提醒2017考生:切忌摇摆不定,不要考研不努力,却也错过了工作的最佳时间。

△两手抓,有可能两手都不硬虽然我们在面临双重选择时会经常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你想过没有,除非是不能放弃的根本原则问题,否则在其他事情上,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好的建议,因为你很有可能两手抓,两手都不硬。

一心二用的效果一定会比一心一意差的多。更何况毕业前夕是关乎人生未来方向的关键时期,本来就人心不稳,容易浮躁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将两件耗费精力的人生大事同样抓好。△用纠结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其实有很多小伙伴也明白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自己也不想“脚踩两只船”,但往往对考研和找工作这两个选项难以抉择,哪个都不忍放弃,天天纠结其中,以至于耽误了很多时间。其实,与其让时间在犹豫纠结中白白溜走,不如选择其中一个,投入进去,用纠结的时间去做正确事,然后在体会的过程中明确内心的真正选择。

要知道,其实哪个选择都不会是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选择了就不要再犹豫摇摆,潜心投入,总会有收获。△自己的努力很重要摇摆族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在“两手抓”的同时,担心有一手抓不牢,而寄希望于辅导班,甚至不惜花重金报考所谓的“准过”辅导班,似乎觉得这样就等于付出了足够的努力,能万无一失,高枕无忧了。但其实真正能“准过”的,是你自己的努力。

不要试图借助外力来满足自己内心的贪婪,那样有可能让你跌得很惨。

最后修改时间:
iseeyu
上一篇 2023年05月08日 14:31
下一篇 2023年05月08日 14:34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